【三好老师】邢以群:一心想去企业干,何以留校成为“人气教授”?

发布时间:2019-11-29 来源:品牌公关部 浏览次数:

      平头,笑眼,戴副眼镜,上起课来嗓门敞亮、幽默非常......如果你刚好见过这样一位浙大名师,那一定是“人气教授”邢以群无疑了。


2.jpg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MBA医疗管理项目主任邢以群


      从线下教室到线上MOOC网站、APP,从师生圈儿到企业界甚至出版界,“邢以群”这三个字,早已和“人气”紧紧相连。


      他的课堂,教室连带走廊,常常爆满;他的课程,学生需定闹钟,才能成功选上;他的教材,被出版社视为创新范本,给别的老师作榜样;他的授课,更是好评如潮,令政商学等各界人士对管理学求知若渴。


      但谁能想到,这样一位能说会道的管理学人气名师,曾经竟是工科出身,且志向并不在于“做老师”,而是一心想要去企业“大干一场”。


      是什么改变了他,让他转而坚定地投身教育事业?从教学到育人,他又是如何实现了一连串“成功”,成为今天的邢以群?


      或许,还要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说起。


      辗转易志,

      在尝试中找到“心之所向”


    “知识改变命运”,1977年高考的恢复,令全国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纷纷拿起书本,燃起了以知识改变个人与国家命运的激情。


      邢以群便是其中一个。1979年,年仅15岁的邢以群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考入了浙江大学电机系学习。那时候的大学包分配,毕业就意味着稳定就业,从此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四年后,班上很多同学也确是这样端上了 “金饭碗”,而邢以群却转变了“路线”。


      改革开放初期,正值中国企业焕新发展的春天,管理学等各类新兴学科开始崛起。满怀报国壮志的邢以群,迫切想要通过做一名管理者来推动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于是1983年,他毅然选择学习管理,考入了浙江大学管理系,师从专注于创新管理研究与教育的许庆瑞教授。


      秉持这样的初衷,邢以群常常在练就扎实理论功底的同时深入企业“学以致用”,一边锻炼自身管理实践能力,一边憧憬着毕业后能够在企业界一展抱负。


      然而世事总不尽遂人愿,邢以群毕业那会儿,恰是亟待大量培养管理学人才、发展中国管理学科的关键时期。在导师许庆瑞的劝说下,从未想过当老师的邢以群在经历内心的反复挣扎后,勉强答应了留校任教,但内心依然抗拒“给学生上课”。


      尤其是在看见班上同学大半都去了企业做管理者后,邢以群“跃跃欲试”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因此便向学校提出了一个条件——只做研究,不上课。


      因此接下来的两年,邢以群主要从事的还是专职科研的工作,比如跟着许老师一起做科学管理研究室的课题,辅助编撰《研究与发展管理》等书籍,偶尔也辅助上课,但只要有一点空闲时间,邢以群还是忍不住往企业跑。


      直到1988年,学校号召青年教师到基层锻炼。听到这个好消息,邢以群心中暗自窃喜——“机会来了,终于可以趁机去实现自己的企业家梦了!”于是他主动报名,很快便以下基层锻炼的名义到了企业。


      然而“好景”不长,一年后学校要求“要么回校任教,要么辞职”。这时,邢以群才意识到该好好思考与抉择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了。


      不过这一次,邢以群很快便做出了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回母校任教,且没有一丝犹豫。周围的朋友都非常诧异:为何邢以群会改变最初的梦想,选择继续留校任教?


    “因为当时我结合一年来对企业和对自我性格的深入认识,做了一个细致分析。首先,通过亲身实践,我意识到自己不喜欢常规性或者太固化的事物,而是喜欢创新;其次,我不喜欢受制于商业中的一些应酬和人情世故,因为我的性格比较直,也很向往自由;再者,我不喜欢跟人和机器打交道,但喜欢跟问题打交道。而教学不正是跟问题打交道吗?”回忆起当初的心理,邢以群的嘴角微微上扬。


      他说,那一刻,才算是真正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业,内心一片明朗;也正是那一刻,他下定决心,既然选择回归教育事业,那就要尽全力做到最好。


      没有了往常的“人在曹营心在汉”,邢以群后来在教育与科研事业上的发展可谓“势如破竹”。1989年回学校任教,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便评上了教授。与此同时,他还收获了许多科研成就,拿到了博士学位,编著出版了一本畅销教材《管理学》(该书持续创新,备受各界欢迎,至今已出版至第五版)……并因人气高涨的教学课堂一举成为了浙大“明星”教授。


      走出舒适,育天下人,

      让管理智慧“触手可及”


      1997年,在别人看来是邢以群个人发展上最为辉煌的一年,因为不仅评上了教授,拿到了博士学位,还出了第一本书。然而邢以群自己却说,那是他最为落寞的一年,因为突然感觉自己没目标了。


      直到当他看见进修班的企业家学员们课后没有交流场所,又听见本科生抱怨称没有知名教授给他们授课,邢以群仿佛又找到了新目标——“教学扶贫”,育天下人。


      1998年,他联合一批企业家共同募集资金,筹建浙江省儒商协会(后改为成立浙江众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他担任公司首席咨询顾问,与企业家们携手搭建起了管理智慧的分享交流平台,服务于中国企业的发展,并为管理教学提供最新的企业实践案例。


      同时,他废寝忘食地投入到对教学的钻研中,并开始身先士卒地狠抓本科教学。因为在他看来,“高校立身之本,在于育人”,本科教学应该和硕博教学、学术研究等并重,让本科生同样能享受到名师授课的权利。


      基于这样的动力,邢以群不断优化与创新教学模式,教材也写了一版又一版,最终探索出了组织化教学、体验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新模式,大大促进了本科生教学效果的提升与中国管理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他也因此获奖无数。


      但身怀“教学扶贫”梦的邢以群,并不满足于此。他还想通过教学创新,让知识产生一种力量,去帮助与改变更多人,而不只是高校内的大学生。因此,他再次走出“舒适区”,开始着手“育天下人”。


      一方面,他召集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从2005年起每年召开全国管理学课程会议,会上,他把自己管理学团队绞尽脑汁研究出来的好经验、好做法,无私地分享给国内各大高校老师,并组织他们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研讨。“参会就能大有所获”,使得该研讨会至今在全国教师圈儿中享有盛誉,始终有人慕名而来。


      另一方面,洞察到互联网蓬勃兴起为教学带来的机遇,邢以群又在全国率先筹备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管理学课程。


      如开发管理学课程网,工科出身的邢以群运用自己所学,自行出钱指导搭建起了一个方便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管理学课程网,可供教师在线完成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等教学任务,几千名老师在上面进行资源共享。“这个网站特别好,比现在很多网站都要方便。”一名用过该网的高校老师如是说。


      又如,为了让管理智慧能“触手可及”,2014年,邢以群自学视频剪辑、克服一切困难开设《管理概论》线上慕课(MOOC)。该课程开课至今学员好评如潮,且已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学习强国”平台。


      此外,他还编著与出版了全国第一本全彩版管理学教材——高教版《管理学》,该书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一出炉便被出版社视作“教科书级别的教材”,为后来的教材创新提供了众多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买得起,邢以群当时全然不顾全彩版教材的成本,坚持将该书的价格限定为39元……


      对于这一系列“默默利他、淡泊名利”的事,一些人觉得邢以群傻,但他心底却乐开了花。因为他深知,自己在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淡泊名利,

      专注做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人活着就要做事,做事就要把它做好。”这是邢以群常常挂在嘴边并贯之以行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成功不是倡导出来的,而是需要发自内心去做的。只有遵循内心,才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只有投入大量精力,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进而拥有别人眼中的所谓‘成功’。”


      而对他来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正是自己“心之所向”——育天下人。因此他才能任劳任怨,即便每天工作十余个小时,常年没有周末,也依然笑容满面。


      作为邢以群多年的同事与挚友,张大亮甚至用“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来形容邢以群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痴迷。


      他说,邢以群是个非常专注且淡泊名利的人。平日里除了专注做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育天下人,基本没别的兴趣爱好,即使是去外地开会,也不喜欢游山玩水,而是待在宾馆里为参会做准备。


    “他研究能力很强,但他从不会为了发论文而做研究;他对金钱也看得很淡,经常拒绝外界的高薪聘请,坚持上好学校的每一门课,甚至在学校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主动开一些他认为对学生有好处的课,比如《现代管理基础》,就是他专门为工科学生开设的课。”张大亮滔滔不绝地说,邢以群做这一切,一是出于热爱,二是想让管理学普惠更多人。


      正如张大亮所说,邢以群这些年来从未停止过对育人事业的执着,且不断创新拓展育人的“面”。


      如2016年,为从根本上解决医疗资源不足、分配不均、缺乏管理等医疗健康管理难题,邢以群在一个本应安然享受生活至退休的年纪,再次选择了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 ——开设医疗健康产业MBA(浙大管院MBA六大专业方向之一),只为培养一大批医疗健康管理领军人才,引领医疗健康行业发展,进而让人们能够健康地活到一百岁。


      爱生如子,

      在育人日常中学会温柔待人


      笑容满面、待人温和、关怀备至、如师如父……如今提到邢以群,很多学生都这样评价。但实际上,以前的他并不是这样。


      张大亮说,“以前去企业做咨询时很多老板一开始都不太喜欢邢以群,因为他说话太直接了,只要他觉得对公司好的事情,哪怕让老板难堪也要说出来;指导学生也一样,邢以群育人非常强调做人做事的态度,如果有同学做事不认真或做人太差,他一点都不会留情面,甚至会把学生批评哭。”


      说到这里,张大亮话锋一转,“但这些企业家和同学,最后都和他成为了好朋友,甚至非常感激他。因为他们明白,邢以群说的话如良药苦口,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或成长都大有裨益。”


      虽然初衷和结果都是好的,但邢以群在一次次的“碰撞”中渐渐意识到自己说话方式上的欠缺。直到一次指导论文时,他带的女学生因压力太大而突然嚎啕大哭,彻底改变了他。


      自那以后,邢以群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学会了如何温柔待人,在育人过程中不仅会体察学生情绪,还时常关怀学生的学习生活,并给予殷切帮助。


      一届又一届,学生们也因此与他建立起了 “亦师亦友”的深厚情谊,直到现在,还常有学生找到一起聚会。


      当然,出色的育人过程也离不开邢以群精细的管理。除了每周给所带的研究生开例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业过程循序渐进地给予指导,邢以群还利用各种工具来管理学生,如为了更好地联系研究生,邢以群曾经做了一个研究生管理网站,要求每名研究生上传周计划、周总结,从而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监督与管理。


      此外,十几年前,为了全身心育人,邢以群还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永远将学生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有时候,学生们怕邢以群太忙而不愿意打扰,但邢以群得知后总会说‘我不怕麻烦,你找我的事情,我一定优先给你处理。’同时,还会反复跟学生强调,有问题一定要去找他。邢以群总说‘其他的事情可以放,学生的事情不能放’。”张大亮如是说。


      致青年教师:

      终身学习,笑对人生


      在采访的结尾,邢以群也分享了其教学人气旺的背后真正原因——实践经验的积累与终身学习。


      他说,常常深入企业实践和过去在基层锻炼的经历,让他能够在授课时更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更能揣摩学生想要听什么,从而调动起学生对课程的强烈兴趣。比如刚回浙大任教时他开的一门课《进出口业务》,就全部应用了曾经的实践经历。


      其次,他认为反复琢磨授课技巧和方式也非常关键。2000年前后,他花了很多钱去听当时的台湾名师授课,后来他很多的授课技巧正是从那时学来的。除了诸如此类的线下听课,他还经常去网上看国外的公开课,观察国外第一节课的授课技巧与方式,并琢磨几节课之间的共同点,最终形成自己的授课方式。


      数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这种不断学习与磨课的习惯,直到现在,也依然对上课心存敬畏。“每学期上第一堂课前,我都会感到紧张,担心自己会有未准备周全之处。所以我非常在意学生的反馈意见,这样有利于我及时反思与改进。”邢以群说。


      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正确认知、倾情投入、结果导向,是邢以群心中对“好老师”的定义。


      他说,作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能够理解教育的意义,因为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动力去把教育做好;其次,要愿意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再次,其教育教学工作,最终要能达到教书育人的总目的。


    “如今可供学习的渠道很多,只要肯花功夫,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老师。怕就怕你只是把教育当成一份工作,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上面。”邢以群说。


      如此看来,要当一位好老师,很难。但邢以群又说:“做哪一行不难呢?想要做好一项工作,就要全力付出。既然选择了方向,就要克服一切困难向前走。要学着笑对人生,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当问题发生时,我们能做的就只能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


文末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