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生

曾一个议案推动浙江立法的陈乃科,今年提了啥?

发布时间:2019-03-08 来源:品牌公关部 浏览次数: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EMBA校友、全国人大代表陈乃科的时间很紧张,尤其是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之前。

      到上海商谈几个合作项目,回到杭州修改自己要带到全国两会的建议内容,然后再回到丽水老家,“把关于乡村振兴人才供给的建议再补充一点内容。”到北京后也没闲着,“今年准备了12个建议,有一个关于降低拒执罪入罪门槛的议案,是前一天晚上11点多才确定修改好的。”

      房间案头上,还有一份他字斟句酌的发言稿。他说:“人民选了我当代表来发言,当然要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这是这个身份赋予我的责任。”

      议案推动浙江立法

      “百姓关心的就是我们要关注的”

      陈乃科,丽水青田黄垟乡人,现在是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乃科此次带来的建议内容涉及面很广,有发展共享农业、建立统一的高校毕业生体检档案的,有强化海洋垃圾治理的,也有关于抗癌药物的……连任全国人大代表,截至目前,陈乃科已提交了111份建议、3个议案。去年,他递交的关于华侨权益保护的议案引起了极大重视,也由此推进了浙江华侨权益的立法工作,《浙江省华侨权益保护条例》已于2018121日正式施行。

      “有的是我自己的领域,还有一些是日常听到朋友们讨论,觉得值得关注,深入了解一下,发现还真有必要提一下。”他说。

      今年的建议中,《关于抗癌药物剔除出药占比考核范围的建议》就是来自朋友的启发。“一个朋友做过一份初步调研,拿给我后,我又深入了解了一下,发现大家对抗癌药的关注非常高。”看多了因患癌症致贫的案例,陈乃科还专门向专家了解了抗癌药物目前的使用消费情况,“老百姓关心的,就是我们人大代表需要关注的,并帮助他们将关切声音传得更远,喊得更大。”

      陈乃科有一个日常统计零散信息的记录本,偶尔听到的信息,有人找他倾诉的事情,属于私事的,陈乃科会帮忙出个主意,但绝不会利用自己的代表身份去干涉,其中有启发的部分他记录下来。他说,记了这么多,有一项是他一直以来就在关注,并将持续推动发展的——帮助农村解决人才供给。

      走出去的年轻人多回来的却少

      乡村人才缺口大让他很急

      陈乃科走出国门是1993年,经过一番历练再回来已是十年后。再回家乡的时候,只看到考上大学、有了门路的年轻人纷纷走出乡村,却鲜少见回来的,“自己都不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哪还能奢望别人来帮助建设呢。”

      如今家乡的路修好了,水也治理好了,“就像是一个世外桃源,好多人都来旅游呢。”眼看着家乡的变化,2018年两会期间,陈乃科还特意写了一封关于感慨家乡小城镇变化的信件,递交给浙江省委书记车俊,与他一同分享家乡黄垟的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可是光环境好了还不够,仅有旅游还不行,在陈乃科看来,乡村发展,就要发展乡村产业,这必须突破人才制约瓶颈。走访了很多乡村,调研了不少地方,陈乃科总结出了目前农村人才供给出现的问题。

      比如,乡村人才供给存在较大缺口。“整体上来看,农村人才长期处于一个净流出状态。人往高处走,不论是中西部地区,还是沿海发达省份的农村都是如此。”陈乃科发现,在城市“抢人大战”的背景下,农村“留人”更加困难。同时,农村人才还有类型单一、文化偏低、年龄老化现象,“农村缺少科技类的、管理类的、服务类的人才,这样难以支撑农业农村的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乡村人才能力提升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乡村人才职业发展还缺少配套的机制。通过观察,陈乃科发现,现有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与农村人才培养的结合不够紧密,农业产业与工业、服务业间的人才交流还不充分,没有形成有效的跨细分产业、跨行业联合培养乡村人才的模式。同时,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缺乏相应的人才评价机制,现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乡村人才受益不大,降低了农村农业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以乡贤力量吸引并留住年轻人

      提升技能增加保障让农人有底气

      从几年前开始,陈乃科每年都向家乡及浙江的几个农村捐款,“我们有一个基金,方便同乡的‘能人’捐款。原本是帮助乡里的老人,今年基金有了升级,帮助农村加强办公设施、文化礼堂等基础设施建设。”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陈乃科发现了乡贤的力量。

      “乡贤们回来建设自己的家乡,会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他们带来了资金、项目,能够提供给年轻人的平台就更大了。”陈乃科说,这几年,有在外做生意的人愿意回乡了,也有大学生返乡做了村官。

      对于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回乡,陈乃科认为需要通过几个步骤:

      首先是进一步畅通乡村人才的有效供给渠道。加大对现代农业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培育和发展乡村本土农业生产经营型人才,充分挖掘和保护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和传统文化人才,延续乡土人脉。推动人才城乡双向流动,为基层引才提供保障。

      其次是搭建教育培训平台,帮助农民进行学历和技能的提升,通过产业联盟、青年联盟、专题讨论等途径,给乡村人才提供相互学习碰撞的机会,还要搭建农科教深度融合平台,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人才,促进农业科技技术转化。

      把人才吸引回来,进行了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还是要留得住。在建议当中,陈乃科帮助乡村人才进行了一番职业发展“规划”,比如支持人才以成果转化、资金参股等方式参与到农村创业创新中。落实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倾斜措施。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落实人才保障措施,探索建立重要人才、领军人才的政府投保制度。建立高级人才定期疗养、体检和学术休假制度。

      他说:“帮新农人搭建平台,夯实基础,提升技能,同时增加保障,打通上升通道,才能真正地让农人有底气。农人有自信,才能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做贡献。” 

      信息来源: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