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管院美好生活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成立
“平均1小时办好不动产权证,平均17分钟完成就医流程,平均3分钟办好港澳通行证”“平均每天有109个新的有效发明专利,举行12.3场创业服务活动,诞生600家新企业……”
在6月18日举行的首届“浙江数字经济创业创新峰会”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美好生活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筹)”成立,并发布首个研究成果《“数”读美好:中国美好生活杭州样本》。
多方联动,共研共促“美好生活”
6月13-19日,以“汇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在杭州隆重开展,李克强总理出席活动周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重要活动之一,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以下简称“浙大管院”)等承办的首届“浙江数字经济创业创新峰会”于 6月18日下午举行。
峰会上,浙大管院携手杭州旅游经济实验室、美团点评、上海脉策(城市数据团)、浙江青年创业学院等企业伙伴和社会力量,成立浙大管院美好生活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筹)。实验室旨在服务国家战略与时代新要求,建设新型思想智库、人才库和产学研平台,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据负责人透露,实验室未来将在以美好生活价值取向下人民的全面发展为研究重点,以社会治理、民生福祉和商业创新为路径,整合政府、院校、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深度挖掘大数据的深层价值,为美好生活的构建提供重要理论与实践支撑。
杭州“美好生活”,究竟有多美好?
启动仪式上,浙大管院美好生活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筹)发言人、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主任应天煜发布报告《“数”读美好:中国美好生活杭州样本》。
作为实验室的首个研究成果,报告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研究背景,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杭州作为美好生活的典型样本,通过大数据与科学周密的分析,鲜活直观地描绘了“中国美好生活杭州样本”的生动“画像”。
“小指标,大生活”,应天煜在发布会上对报告内容进行详细解读。他说,杭州的双创氛围浓厚,平均每天有109个新的有效发明专利,举行12.3场创业服务活动,诞生600家新企业。
目前杭州有172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有1.9万亿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同样居省会城市第一;同时,杭州移动支付政务民生指数居全国第一,使用自助港澳通行证签注机,港澳通行证办理从3天缩短到了3分钟,办不动产权证仅需60分钟,日常登记业务提效50%以上。创新创业发展和政务文明建设让杭州人享受到更快、更便捷的生活服务。
杭州的美好生活远不止这些。报告显示,杭州有着全球最大的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9.96万辆公共自行车;4年前,杭州生活垃圾每年增长10%,而现在人口越来越多,垃圾总量却实现了零增长;杭州人平均步行5分钟到达城市绿道网,平均步行500米到达国际餐厅,平均每人拥有1.5平方米商业综合体……城市发展为民生赋能,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
“自从为居民楼加装了电梯,楼里居住的老年人从‘5年下楼1次’到‘1天下楼15次’,”应天煜风趣地描述道,这些实实在在、肉眼可见的变化正是中国美好生活“杭州样本”的集中体现。
在这份报告中,杭州的美好生活是“充满活力”的,是“奔跑着”的,是“有担当”“有质感”“有温度”的,而这种“奋斗着的美好生活”,也体现了千千万万杭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
这或许才是杭州吸引越来越多人才的真正原因!
未来“美好生活”如何更美好?
杭州的美好生活,与创新创业与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息息相关,与产学研多方联动密不可分。
什么是美好生活?美好生活如何创造?杭州美好生活样本的创新价值是什么?未来美好生活的提升方向在哪里?
《“数”说美好:中国美好生活杭州样本》聚焦于“八八战略”在杭州的深入实践,诠释了杭州人民美好生活场景以及由此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深入揭示了政府治理与百姓美好生活的内在关联。
接下来,实验室研究团队将基于创新创业特色、自身学科优势和智库支持,进一步整合多渠道大数据资源,逐步形成和完善一套全面、系统的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以“美好生活”指数形式进行成果发布,为政府评估决策与“美好生活”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