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成果

疫情中后期的中小企业生存法则和政策建议 | 管院建言

发布时间:2020-04-22 来源: 浏览次数:

【导言】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超出预期。尽管当前我国防控形势已持续向好,经济企稳回升,但大幅下滑的经济数据、创历史新高的失业率以及全球经济因疫情可能停摆的危险,都表明我国中小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挑战。面对供需双向萎缩、风险因素增多以及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疫情中后期的中小企业应当如何生存和发展,政策应当从何处着力?本文从企业现金循环周期的视角给出了管理和政策建议,作者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陈俊。

根据3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5%,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1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0.5%,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3%,城镇调查失业率骤升至6.2%。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根本好转,全国经济形势开始企稳,规上工业企业的复工复产率已超过90%。然而,作为吸纳我国90%的城镇就业、数量接近4000万家的中小企业,目前开业率不足60%,远低于预期。这说明此次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冲击要比预计的更加严重。

在企业层面,疫情冲击抑制了市场需求,防控需要延缓了人财物的正常流动,供需双弱导致企业的营业周期变得更长且更不可控,对企业营业活动的直接影响表现为营运资金需求的骤然上升。对中小企业来说,由于需求放缓且波动加剧、供给和生产保障能力不足、垫资需要且融资空间有限,疫情防控的长期化、风险叠加和市场不确定性骤增,将使他们原本紧张的现金流雪上加霜。

企业经营是一个现金持续动态周转的过程,营运活动与现金周转密不可分。经营从现金付出到收回现金所需要的时间构成了企业的现金周期,大致等于生产周期、库存占用、预付款和赊销账期之和(即营业周期)再减去应付款账期。这个周期越短,资金占用就越少。反之,对营运资金的垫支需求就会越高,也更可能导致企业因出现较大的资金缺口而中断经营过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市场交易中中小企业更可能是垫资主体,其现金周期往往更接近营业周期。

一、中小企业现金循环特征:更短更脆弱、更易受疫情冲击

相对来说,中小企业往往在那些现金周期较短的行业更为集中,譬如加工制造、餐饮、零售、农副、娱乐、酒店、运输、建筑以及生活服务业等,这是因为周期长的行业一般对投资规模有更高的要求。受疫情影响,现金周期越短、现金储备越少的行业所遭受的冲击会越大,中小企业的现金循环则更为脆弱,这主要是因为:

1. 随着周期的拉长,理论上维持既定收入规模所需要的现金需求将成倍增长。如果增量需求不能满足,企业将被迫收缩营业规模。这种情况短期内对现金周期较长的行业影响较小。

2. 中小企业因为融资空间狭窄,现金周期越短可能导致短期内发生支付危机的概率越高。回款迟滞、物流中断或存货积压将严重考验工资、水电气和租金等短期刚性支付。

3. 中小企业通常更需要以现金换市场,难以保有较多的现金存量。具体来说,一方面是因为经营垫资的需求,主要是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造成的;另一方面则归因于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积累的现金通常被用来满足经营扩张的需要。因此,即便是财务健康的中小企业,要求其保有3个月以上的现金,以应付期间的工资等刚性支付都是非常困难的。

二、中小企业的现金周期如何波动:疫情冲击的影响

疫情冲击之下,中小企业现金周转迟滞进而导致现金需求骤增的主要因素包括:回款时间延长、生产交货周期延长、需求下滑且波动加剧以及成本显著上升等。

1. 回款时间延长。危机到来时,几乎所有企业均努力保有现金,中小企业回款的时间可能变得更长且不确定性更高。基于同样原因,中小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应付款账期也可能会变得更短。

2. 生产交货周期延长。对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来说,防疫措施不足、成本高昂以及餐饮住宿生产等条件不具备,导致其复工复产之路更为艰难。此外,因上游供给紧张、物流不畅以及物流成本上升等原因,中小企业更可能面临原材料和能源等供给不足的情况。

3. 需求下滑且波动加剧。疫情爆发导致需求萎缩且在短期内难以恢复,当前疫情的全球蔓延更加重了人们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需求下降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可能更为长期化,产能利用率下降将伴随生产效率下滑,库存周转将变的更慢。此外,需求波动加剧也将造成采购和生产计划变得更为困难和谨慎。

4. 成本显著上升。疫情期间,中小企业的成本上升几乎不可避免。首先是直接的防疫支出,不仅是口罩检疫等设备开支,还包括员工食宿的合规性要求;其次是人工成本、材料价格以及物流成本上升,造成企业料工费开支的增加,另外还包括一旦企业发生疫情潜在的医疗费支出。由于不具备规模经济优势,再加上产能利用率不足,中小企业单位产品成本更大幅度上升几乎必然。很大程度上,成本上升且更不可控,是目前中小企业复产复工率低于预期的主要原因。

需要强调的是,一般来说,中小企业产品的成本结构中,现金支出的人工费用占比更高。如果中小企业工资开支保持刚性,市场波动加剧将增加其成本压力和营业风险。

三、盯紧现金周期变化:中小企业应该如何调整经营和财务策略

当前,全国疫情的发展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市场的恢复仍需要一个过程。更为棘手的是,在疫苗研制和可持续的防控系统完备前,疫情对包括消费者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冲击仍将延续较长时间。对供应链涉及进出口的中小企业来说,疫情的全球爆发将对其持续经营构成更为严峻的挑战,前景更加不容乐观。

现金循环犹如人体的血液循环,疫情之下企业的生存发展更考验管理者的现金流管理水平。因此,中小企业在努力恢复生产经营的同时,更应密切关注并及时预判现金周期的波动,并据此及时调整经营和财务策略。

(一)疫情期间的经营策略

1. 加快现金周转比盈利更重要。在任何情况下,没有收入意味着无法弥补成本,没有现金流入也将迟早耗尽现金。疫情当前,现金流愈发紧张的中小企业应该意识到,通过薄利、让利、渠道创新等促销现销,尽快加快周转以获得成本补偿,比追求盈利目标更加重要。如果经营现金流入情况进一步恶化,短期亏利以弥补现金性支出也应该作为备选项。

2. 积极寻求供应链支持。疫情的影响对供应链整体的有效运转构成挑战,因此上下游企业必须保持积极有效的信息沟通,并尽可能创新基于风险共担的供给和销售新模式。此外,由于危机期间大多数中小企业很可能采取同样保存现金的策略,此时寻求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经营协同、资金和信用支持更为重要。

3. 做好需求预测并严格监测库存。在疫情初期的保供给和保生产之后,随着市场需求放缓和不确定性增加,中小企业应以做好需求预测和需求管理为前提,做好采购计划、缩短生产备货交货周期以加速库存周转。库存周转与供应链管理和生产管理密切相关,中小企业应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物流部门的信息交换,加快响应,努力缩短交货周期以及运输、制造、安装和调试的时间。

4. 控制经营规模以获得灵活的现金储备。危机期间,适当控制经营规模有助于暂时缓解现金周期延缓带来的现金流窘迫问题。此外,疫情影响下的现金流周期存在波动反复的风险,控制经营规模有助于释放并保持灵活的现金储备。

5. 聚焦核心业务和核心现金流,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市场前景不确定时期的费用开支,应以聚焦和保障核心业务和核心现金流为原则。非核心业务和远期业务的相关费用开支应严格控制,与短期收入相关性弱的费用项目应尽可能压缩。

(二)疫情期间的财务策略

1. 重视现金预算。疫情发展期间,中小企业应在谨慎预测现金周期变化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现金预算的编制,对现金支出特别是月工资、租金等刚性支付要做到心中有数。此外,当市场波动加剧时,应尽可能使得经营现金的流入流出保持均衡。

2. 做好短期融资安排。疫情之下,现金周期延长对增量资金需求的压力,主要来自供应链整体现金流动迟滞。因此,中小企业应首先寻求供应链信用融资,特别是来自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资金或信用支持。其次,应积极申请银行政策性信贷支持,譬如与防疫和重要民生保障相关的企业。再次,积极尝试应收账款、仓单和存货相关的金融工具或金融方案,包括质押、抵押、保理、票据贴现以及借助大型电商平台、供应链融资平台提供的融资方案等。最后,对尚有融资空间的中小企业,当前的工具选择比较多且利率优惠,主要包括抵押、担保以及信用借款。

3. 保持必要的财务弹性。在经营环境不稳定和前景不确定情况下,中小企业应尽可能预设财务杠杆提高的程度,警惕金融负债的过度增加。有息负债的过度增长只会压缩企业的财务弹性,削弱企业应对可能发生的次生危机或市场竞争的能力。另外,在市场前景不明时,更多的有息负债也意味着更高的财务风险,很可能导致更差的财务业绩并削弱经营政策的灵活性。

4. 高杠杆中小企业自救应立足盘活资金。疫情对高杠杆中小企业的冲击可能最为严重,如果可能,企业应立足积极盘活、回笼资金,包括处收缩营运规模、非核心业务剥离和资产处置等。与此同时,应积极争取原有股东的资本注入,并考虑债转股等降杠杆的可能性。此外,还可以积极寻求与当地政府沟通,以争取政策性担保或政府救助资金的支持。

四、如何纾困中小企业:现金周期视角的政策建议

疫情发生以来,为专项帮助中小企业纾难解困,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支持性政策主要集中于减税降费和流动性信贷支持,此外还包括优化服务、稳岗补助等措施。减税降费旨在降低经营成本,主要涉及免征社保单位缴费和降低增值税税率。流动性信贷支持旨在纾解暂时性的企业资金困境,主要包括延期还本付息、支持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优惠贷款以及大力发展供应链金融等。

从目前的疫情防控及全球蔓延的趋势来看,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面临的困难也要比预期更为复杂、更为严重。当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超过90%,但中小企业的开工率不足60%,第三产业的复工复产复业速度更是远低于预期,形势严峻。3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其中2月全国城镇失业率为6.2%。创下2000年以来的新高。

因此,基于中小企业现金周期管理视角,笔者有如下政策建议:

1. 积极完善可持续的社会化防疫机制。

当前,疫情风险管理和防疫成本支出是中小企业可持续经营的难点,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原因之一。对于与防疫相关的管理和成本,中小企业迫切需要社会化的解决方案,包括向中小企业及其员工提供与疫情相关的专属保险,提供疫情防控服务以及帮助解决员工食宿等问题。

2. 切实保障并加速物流畅通和供应链协同

对中小企业的现金周转来说,时间即成本。因此,各级政府和部门在为中小企业纾难解困的过程中,必须树立时间观念,加速畅通物流人流信息流,积极保障供应链协同。既要加快开业审批、行政服务和信息沟通的速度,也要加大对物流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更要采取措施保障和推动核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加速供应链资金周转。

3. 积极释放和激发市场需求

金融和财税支持政策通常难以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循环周期,难以实质性改变企业经营现金流恶化的状况。如果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不断萎缩,仅依靠资金支持是难以持续的。疫情中后期,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在及时放宽管制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刺激消费和投资拉动,释放市场需求,促发市场机会,尊重价格机制,激活市场交易,恢复中小企业经营信心。不过,对于与餐饮、旅游、零售等受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行业来说,激发市场需求的难点在于如何兼顾疫情防控的基本需要,以及如何恢复消费者信心。

4.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以及高负债中小企业的定向救助

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短期难以复苏的中小企业,以及缺乏抵押品和担保条件的高负债中小企业,依赖当前商业银行主导的金融信贷支持基本难以覆盖,建议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积极设立中小企业疫情救助基金和担保基金予以定向支持。救助或担保对象选择应综合考虑中小企业就业人数、工资水平、以往利税贡献、破产成本等因素。

5. 适当延长中小企业社保单位缴费免减缓优惠政策

当前,对中小企业的社保免征政策将执行至6月底截止,切实减轻了企业的工资性支出负担。接下来,政府应视各行业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进一步考虑对受疫情影响较大行业、高杠杆中小企业适当延长免减缓政策或给予财政补贴支持。社保单位缴费免减缓与工资基数挂钩,有较强杠杆效应。延长免减缓期限将有助于降低中小企业未来用工成本,提升复工复产预期,提高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6. 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基础民生性支出

财政支出应更多地向基本民生保障倾斜,这一点对当前中小企业稳发展、稳就业有重要意义。当前疫情冲击的一个明显后果是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差距拉大,中小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人工成本相对上升更快。具体到疫情期间,考虑到我国家庭教育支出超过家庭总收入的1/3以上,线上教学不仅增加了家庭开支且挤占了父母的劳动时间,因此建议政府考虑家庭教育补贴或学费减免等政策措施。

(本文首刊于中国日报网,原标题:盯紧现金周期:疫情中后期的中小企业生存法则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