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成果

浙大管院Co-learning团队第五次荣获“最佳论文奖”

发布时间:2019-11-21 来源:品牌公关部 浏览次数:

      11月8日-1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和《管理世界》杂志联合主办的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论坛(2019)在杭州召开。

      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海内外130余所院校的600多名专家学者见证下,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Co-learning学术团队的魏江教授、刘洋研究员以及博士生王丁联合撰写的论文《来源国劣势、合法化策略与跨国并购》,从海内外136所院校的218篇案例研究与质性研究论文中脱颖而出,荣获本次论坛“最佳论文奖”。

证书 (2).jpg

获奖证书

      至此,浙大管院Co-learning学术团队已是第五次荣获该奖项。

      这是一个怎样的奖项?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创办于2005年,自2007年起,论坛以案例研究为依托,以“洞见企业、构建理论”为使命,深度发掘本土企业管理的优秀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本土理论。据悉,论坛每年通过多轮匿名评审,选出“最佳论文”。基于奖项评选标准的严格,该奖项也被中国管理学界的学者们视作质性研究领域的重量级奖项。

      本届论坛所收到的218篇案例研究与质性研究论文,每篇初筛论文经4位专家双向匿名评审,共评选出39篇论文入选分论坛报告,再经论坛程序委员会和匿名外审两轮评选出24篇论文进入第一轮排序,再经匿名送审27位评审专家,第二轮排序评选出10篇最佳论文候选论文。最后,匿名送审12位评审专家,第三轮排序评选出7篇论坛最佳论文。

      此次浙大管院Co-learning学术团队的论文《来源国劣势、合法化策略与跨国并购》能够入选“最佳论文”,源于其突破性创新与现实意义。

      这篇获奖论文有何创新与现实意义?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矛盾愈发凸显。因而新兴经济体企业如何克服“来源国劣势”,已成为学界和业界亟待解答的关键问题。

      而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都是基于对来源国劣势的同质性假定,即认为“同一来源国的企业所承受的来源国劣势类型和程度是类似的”,这一假定导致宏观国家层面的来源国劣势与微观组织层面的具体情境相脱节,不利于识别来源国劣势在组织层面发挥作用的微观机制,无法解释同一来源国的新兴经济体企业选择应对来源国劣势的策略差异性。

      此外,现有文献把来源国劣势作为静态背景和稳态假设,而非直接构念化。但事实上,构念化“来源国劣势”,从来源国劣势具体内容出发讨论合法化策略选择,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兴经济体企业的跨国并购与整合过程。

      为了弥补已有研究的不足,浙大管院Co-learning学术团队的论文《来源国劣势、合法化策略与跨国并购》聚焦于“新兴经济体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如何选择合法化策略来应对来源国劣势?”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万向集团和吉利集团共六次跨国并购的归纳式多案例分析,在解构来源国劣势的异质性的基础上,构建起应对来源国劣势的合法化策略模式,贡献于新兴经济体企业跨国并购研究,并对新兴经济体企业跨国并购的具体实践提供新思路。

      Co-learning学术团队是一个怎样的团队?

      此次获奖的Co-learning学术团队,在浙大管院院长魏江教授的带领下,依托于长三角的创新创业环境、浙大的求是创新精神以及管理学院的创新创业氛围,多年来,始终致力于通过深入企业开发原创管理案例、研究中国企业的最新管理实践,构建中国本土管理理论,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连续在《管理世界》、SSCI期刊等重要的中英文刊物上发表,也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可行性引导策略。

 Co-learning团队 (2).jpg

Co-learning学术团队部分成员

      浙大管院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近年来在高度重视人才培养的同时,持续践行“扎根中国大地,探索与提炼中国特色管理理论”,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与质性研究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每年均有论文入选全国百优案例或案例论坛最佳论文奖等,并有众多研究成果发表于在《管理世界》等一流学术期刊。

      放眼未来,浙大管院将继续践行“三好老师(好老师、好学者、好员工)”文化,“扎根浙江、服务国家、嵌入全球”,打造“一流学生、一流成果、一流服务、一流学科”,在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管理学院的同时,服务于中国企业与中国管理学科的创新发展,不断向人类社会贡献管理思想与智慧。

 

 

 

文末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