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成果

首届“旅游 ”国际论坛共探消费升级下旅游创新

发布时间:2018-11-20 来源:品牌公关部 浏览次数:

      11月16-18日,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主办的首届“旅游 :消费升级与业态创新”青年学者与博士生国际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消费升级与体验经济大背景下大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与业态创新”。来自国内外的近百位学术专家、青年学者与行业精英共聚一堂,围绕产业融合发展、业态创新和跨学科交叉研究等议题展开探讨。

      论坛开幕式于11月17日上午举行,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主任应天煜主持。他首先向在座的嘉宾、旅游专家、青年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解释了论坛主题的由来——“旅游 ”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消费升级与体验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产业已呈现多样化态势,与此相应的旅游研究也需要着重把握新的趋势。他认为,旅游业态创新可以适当跳脱出传统旅游与酒店的情境,结合服务管理等研究内容,拓展外延到养老、医疗康复等领域。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朱原致欢迎辞。他表示,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产业的实践不再只是实务,更是一种理念。他希望与会学者能在论坛中有所习得、有所收获,共同助力我国旅游学科的未来发展。

      主旨演讲环节,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业管理学院副院长、讲座教授宋海岩从宏观经济的角度阐释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旅游业的影响。宋海岩指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产出,并将剩余劳动力重新分配给旅游相关产业。他的演讲扎根中国国情,并结合政策环境揭示了旅游业对非旅游行业的溢出效应,对未来旅游发展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邱汉琴从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教学与科研出发,提出未来的大学教育应该是“没有界线”“为更多人提供学习机会”。

      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领军人才、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勇就现阶段我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发表了看法。他指出,我国现阶段的旅游研究在时间、空间及关系三个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研究机构、研究学者以及学术期刊的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研究主题、学科背景及研究总量上的时间纵向发展波动性;旅游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互动研究等方面。未来的研究应当着眼实现旅游研究的本土建构和价值提升,从价值体系、内容体系、关注焦点三方面分层次、有阶段、重实效地实现中国情境下的旅游研究重构。

    “帮助社区居民树立自身文化自信,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增强地方责任感,是促进的遗产地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张朝枝指出,当下对于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要真正实现遗产地文化的活化以及遗产目的地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当地居民要成为旅游学者研究遗产地相关问题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教授、浙江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周玲强从敦煌莫高窟的智慧旅游案例入手,结合国外先进的智慧旅游建设经验,明确了“智慧”背景下旅游发展的前进方向。他还以英国巨石阵、中国兵马俑等遗产景区为例介绍了智慧旅游对游客体验的影响。

      论坛分会场报告会于11月17日举行。本届论坛共有八个分会场,探讨议题涉及旅游 产业融合与业态创新、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旅游目的地居民研究、旅游时空分布与区域发展、乡村旅游与区域发展和旅游者研究及英文专场,来自国内高校近70名青年学者和博士生围绕各自的研究课题进行现场展示和分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吕佳颖、周永广、林珊珊、吴茂英、王宏星、黄浏英、周亚庆和博士王亮、叶顺对上述课题进行评审和现场点评,并评选出最佳论文一、二、三等奖共计六名,并为其颁发证书。

      11月18日上午的行业论坛由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教授、浙江大学饭店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婉飞主持。来自浙江省文化与旅游厅、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浙江省旅游集团、君澜酒店集团、飞猪的代表出席并发表演讲。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许澎围绕“推动文旅融合,讲好中国故事”发表演讲。许澎认为,文化和旅游在形式和内容上是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旅合并乃大势所趋,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完全顺应了这一必然趋势,实现了由机制运行到体制归并的转变,充分体现了内容推动形式的变革,体制引领机制的创新。他指出,机制体制的全面归并对于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是走不远的。他表示,讲好故事不容易,对特定群体讲故事更不容易,要依据社会核心价值观,以“主流引导”“底线意识”“以我为主”“精准去讲”为原则,以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讲中国故事。

      君澜酒店集团总裁王建平指出,主流消费所发生的巨大转换促使旅游消费从观光旅游向目的地旅游的转变,休闲越来越成为旅游的基本内涵,休闲生活模式场景的塑造需求极为迫切。王建平认为,饭店不能简单的效仿境外休闲度假的方式,而是要研究国人休闲度假的生活方式并塑造多层次的产品体系。

      浙江省旅游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浙江大学校友刘文波在回顾自己十八年的从业经历后表示,他感触最深刻的是旅游并不是一个非常“专”的领域和学科。相比其他专业的从业人员,旅游从业者要求具有更强的洞察力,是一个资源整合者。他提出,开发旅游产品要从需求出发,不能忽略市场需求地拍脑袋做产品。“体验、互动、娱乐化的理念大家都知道,但是具体的形式、产品和内容是什么却无从得知,从业者多模仿或者复制国外经验。但当国内外体验发展并驾齐驱时又可以模仿谁呢?”

      阿里巴巴集团飞猪副总裁及酒店事业部经理黄宇舟从旅游业和互联网如何通过“互相拥抱”产生化学反应展开,结合阿里巴巴的生态图,用互联网的思维和视野,诠释了大数据如何驱动产业进化和产业革命,实现“技术驱动商业创新”的目标。他分享了飞猪的运营和商业模式,并表示希望该平台做到高效链接,促进消费者和商家的直接互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痛点。

      在随后进行的圆桌会议中,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徐进、摩梯文旅首席执行官黄自强、STR SHARE Center亚太区经理张晋烨和上海脉策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城市数据团合伙人及副总经理李庆华围绕“旅游 模式下的行业创新”进行探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林珊珊副教授主持。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学术和产业的关系”这一问题时,张晋烨认为,两者是互动的,学术研究需要结合行业真实数据进行纠偏,当二手数据打架时需要更多的二手数据来支撑和验证。李庆华认为,应当在数据思维和结合行业痛点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研究并将成果应用起来。黄自强认为,产学研应该一起干,并以“激励机制”为例阐述了学术的指导意义。徐进认为,学术是灵魂,是实践的基底,并结合产业园区模式和对外输出为例阐明了学术和产业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11月18日下午,本届论坛的与会者们还前往杭州市旅游委员会旅游经济实验室参访。实验室负责人傅卫权向来访者深度展示杭州旅游大数据决策系统及具体创新应用实践。

      本届论坛为与会者们深刻了解“旅游 ”的内涵搭建了国际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建立起广泛的学术及企业合作网络,相信对未来中国旅游管理学科与旅游行业的繁荣发展大有裨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以培养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为己任,将继续推进旅游情景化研究,在为人类贡献管理智慧的同时,促进有中国特色的旅游管理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