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提示

正在执行当前操作, 请稍等...

研究成果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成果>>[正文]浙江大学创业研究所2020年度研究成果汇总

浙江大学创业研究所2020年度研究成果汇总

发布时间:2020-11-20 来源:admin

浙江大学创业研究所于2020年在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围绕破坏性创新、创业与减少贫穷、社会创业等研究议题,发表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中国的创业研究提供了前沿理论与实践指导。详情如下:

 

一、论文

1、陈卉,斯晓夫,刘婉于2019年11月在CSSCI期刊“系统管理学报”上发表论文《破坏性创新:理论,实践与中国情境》。文章通过对西方主流期刊关于破坏性创新的理论研究文献的收集、分 类与分析,阐述破坏性创新的定义视角、应用原理与关键特征,并结合中国情境与实践中的应用,提出了破坏性创新的判断/识别模型。应用了两个微案例来比较说明如何对破坏性创新进行判断,研究目的在于更清晰 地阐述破坏性创新的准确内涵与必要特征,并将西方的破坏性创新理论与中国情境相结合,从而推动基于中国情境的破坏性创新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2、陈卉,斯晓夫,刘婉,严雨姗于2020年3月在SSCI期刊“Management Decision”上发表论文《Disruptive innovation, business model and sharing economy: the bike-sharing cases in China》,此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共享单车案例,探讨一个基于颠覆性创新的商业项目如何创造、交付和获取共享经济价值的内在机制,从而将破坏性创新与共享经济联系起来。

 

3、刘婉,刘人怀(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前校长),陈卉,Jet Mboga(美国布鲁斯堡大学商学院教授)于2020年3月在S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flict Management”上发表论文《Perspectives on disruptiv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Exploring conflicts, characteristics in emerging economies》,本文旨在通过对东西方在破坏性技术创新中存在的异质性和冲突进行分析性的回顾,以期为我国高速铁路的破坏性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4、斯晓夫、陈卉于2020年6月在SSCI期刊“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发表文章《A literature review of disruptive innovation: What it is, how it works and where it goes,文章通过对SSCI期刊上发表破坏性创新的相关文献的回顾,试图进一步厘清这一概念,并强调其在实践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一个多层次的理论框架,通过整合各种研究成果来考察破坏性创新的影响因素,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建议和启示。

 

5、斯晓夫、刘婉、巫景飞于2020年10月在CSSCI期刊“外国经济与管理”发表文章《克里斯坦森的破坏性创新理论:本源与发展》,文章重温了破坏性创新理论,对二十多年来破坏性创新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客观评述了人们对破坏性创新的误解、修正和发展。本文的研究贡献是:系统性地评述了破坏性创新理论,并依据克里斯坦森的学术和实践经历,提出破坏性创新理论与实践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在客观评述创立时期的破坏性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评述了克里斯坦森近年来不断深入管理实践,进而提出的市场创造型创新、持续型创新、效率型创新三种创新模式,本文将其称为MSE创新模式;最后,本文阐述了在数字经济背景下破坏性创新理论向何处去的问题。

 

6、斯晓夫、严雨姗、傅颖于2020年11月在权威期刊“管理世界”上发表文章《创业减贫前沿理论研究与未来方向》,文章从现有权威性文献、相关性文献与大量的创业减贫实践信息着手,在梳理、区分与整合文献同时并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从6个方面对目前的创业减贫热点问题进行理论探索与分析。由于创业减贫理论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本文展望了创业减贫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另外,本文还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对中国创业减贫成功经验做了一个具有世界共享性的研讨与小结。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系统地对创业减贫理论与热点问题进行基于文献的研究与分析,整合出来的6个方面的创业减贫理论,包括新BOP理论(加入数字技术)、平台赋能理论、学习改变理论等进行了新的探索,注入了新的理论要素。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为推动与发展创业减贫理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创业减贫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7、Steven SiDavid AhlstromJiang WeiJohn Cullen2019年8月在SSCI期刊“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上发表论文《Busine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Toward Poverty Reduction》,此文是SSCI期刊Entrepreneurship & Regional Developmentspecial issue call for papers的特刊约稿主编文章。此次特刊在投稿文章最终录用十篇文章。此主编文章针对如何通过创业和创建新企业减少贫困的议题与当前平台、网络/数字和共享经济联系起来,旨在为当前的政治环境找到有效减贫的新途径和新解决方案。


8、Steven SiShaker A.ZahraXiaobo WudDon Jyh-Fu Jeng2020年10月在SSCI期刊“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上发表论文《Disruptiv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emerging economics》,此文是SSCI期刊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的special issue call for papers的特刊约稿主编文章。此次特刊在投稿文章最终录用十篇文章。此次主编文章针对新兴经济体中颠覆性创新议题致力于发表原创研究,丰富我们对新兴经济体颠覆性创新和创业的性质及其模式的认识,前因和经济、社会和组织后果。本文还突出了颠覆性创新和创新型创业的关键研究领域,以供未来学术界参考,并邀请对重要领域进行更系统的研究。

 

二、出版教材专著

1、《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第二版)》

创业已从最初的乏人问津变为全球现象。如何培养创业人才,成了时下中国最热门的课题之一。实践证明,创业者的素养和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在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推进下,通过创业管理理论的系统学习,创业成功率及创业的社会责任都将得到极大的提升。20余年来,浙江大学将先进的国际化创业管理理论和教育模式与中国实践相结合,一步一个脚印,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培养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方面,已经产生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地上赫赫有名的浙江大学ITP(浙江大学高科技创新创业强化班,创立于1999年) 便是其中的典范。2016年,由浙江大学牵头,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参与编写的《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一经推出,就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由一群长期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授们同心协力编写而成。与以往的创业管理教材不同,本书的各个部分都是围绕“创业机会”这个核心来组织的,强调创业机会的重要性。书中明确指出,如果创业者看不到机会,创业将很难获得成功,这也是形成盲目创业的主要原因。在学习和采用国际先进教材于教学的长期积累中,本书有许多自己的创新和超越。例如,针对基于科技创新的创业及中国步入“新常态”的情景,将“创业法律”和“知识产权”置于创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公司内部创业”“家族创业”“国际创业”“战略创业”“精益创业”“社会创业”等新兴的创业形式及针对性的管理体系做了系统的整理,并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教学模式,成为本书的新亮点。

2020年8月,《创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第二版)出版,第二版相比第一版,做了如下更新:加入了一些全新的章节,如第6章“创业融资与创业投资”和第7章“创业生态系统”。对部分章节进行了一些调整,将“创业融资与创业投资”的内容放在了“新企业”内容之前,这样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形成与发展新企业。重新撰写了“新企业”这一章,并将第一版中有关“新企业”的两章压缩为一章。更新了部分案例。

 

2、《社会创业:理论与实践》

《社会创业:理论与实践》是2019年3月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斯晓夫、刘志阳、林嵩、吕力。

在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样的矛盾,就需要推动国家实现包容性增长与可持续发展。显然,社会创业是一个重要且有效的路径。商业创业与社会创业平衡协调发展,犹如鸟之两翼。在社会创业中,创新无处不在,我们的社会正是由无数创新创业活动推动着向前发展。社会创业的意义与作用是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增加社会财富。理论上,社会创业着重研究社会的公平公正问题和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最优化问题。但现实社会中,任何影响美好社会建设的人与事,特别是改善和提高一个社会整体素质的人与事,都与社会创业的目标相一致。通过社会创业使人类生活更美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这是社会创业的意义与价值所在。社会创业有以下三大基本特征。
1)社会性特征。社会性是社会创业区别于商业创业的显著特征。社会创业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社会问题的存在是社会创业存在的前提和土壤。
2)创新性特征。创新性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显著特征和运营方式,也是社会创业的重要特征之一。社会创业必须应用具有创新性和持续性的方式去使整个社会获益,这要求社会创业者必须用创新的方式,调动想法、能力、资源和社会力量,改善或弥补现有社会福利系统的不足。
3)市场与价值特征。社会创业需要借助而非抵制市场的力量,需要重视创业机会的识别、发现与开发过程。

从创业角度去解决社会问题,可以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可持续地解决社会问题。专门讨论了社会创业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社会创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社会创业与减少贫穷的关系等,以鼓励大家去关注中国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所需要解决的关键管理问题。本书可以作为管理学和经济学类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还可供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工作参考。